戈怎么读_戈的拼音_笔画_什么意思_汉典“戈”字的基本解释

戈怎么读_戈的拼音_笔画_什么意思_汉典“戈”字的基本解释

  拼音: gē

  部首: 戈

  笔画数: 4

  五笔: AGNT

  【基本解释】

  戈(拼音:gē)是汉语常用字,始见于商代,其古字形像一把戈。戈是一种兵器,也是商周时代常用的兵器之一,因此“戈”也是一般兵器或战争的代名词。

  戈是汉字部首之一,用戈作意符的字多与兵器或军事有关。与兵器相关的如戟、戮;与军事相关的如戍、战、戒。

  【说文解字】

  卷十二下 部 禾切(gē)

  平头??(戟)也。从弋,一横之。象形。凡戈之属皆从戈

  注:

  卷十二下 部

  平头??(戟)也。

  注:《考工记》:冶氏为戈,广二寸,内倍之,胡三之,援四之,倨句外博,重三锊。郑曰:戈,今句孑戟也,或谓之鸡鸣,或谓之拥颈,内谓胡以内接柲者也。长四寸,胡六寸,援八寸。戈,句兵也,主于胡也,俗谓之曼胡以此。郑司农云:援,直刃也,胡其孑,按依先郑戈有直刃,则非平头也,宋黄氏伯思始疑。郑注:近程氏瑶田考戈刃如劔横出而稍倨,所谓援八寸也,援之下近柲为胡,连上为刃,所谓胡六寸也;其横毌于柲而外出者凡四寸,所谓内倍之也,戈戟之金非冒于柲之首,皆为之内,横毌外出,且于胡之近柲处为三孔,缠缚于柲以固之。古戈戟时有存者,覈之可知也,说详通艺录。按许说戈为平头戟,从戈以一象之,然则戈刃之横出无疑也,横出故谓之援,援,引也。凡言援者皆谓横引之,直上者不曰援也,且戈戟皆句兵。矛刺兵,殳??(击)兵,殳嫥于??(击)者也,矛嫥于刺者也,戟者兼刺与句者也,戈者兼句与??(击)者也。用其横刃则为句兵,用横刃之喙以啄人则为??(击)兵,??(击)与句相因为用,故左氏多言戈击。若晋中行献子梦厉公以戈击之,齐王何以戈击子之,解其左肩,郑子南逐子晳,击之以戈。卫齐氏用戈击公孟,公鲁以背蔽之,断肱,以中公孟之肩,鲁昭公将以戈击僚柤,楚盗以戈击昭王,王孙由余以背受之,中肩。越灵姑浮以戈击阖庐,伤将指。齐简公执戈将击陈成子,卫石乞盂黶敌子路,以戈击之,断缨。皆言击不言刺,惟卢蒲癸以寝戈自后刺子之言刺。葢(盖)癸与王何同用戈,癸逼近子之故言刺,王何去子之稍远故言击。且二人一在後一在前,相为掎角也,若长狄侨如,鲁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。由长狄长三丈,既获之不能杀之,故自下企上以舂其喉也,自下舂其喉,计长狄长不过二丈。容既获之後,身横于地而杀之。摏亦击也。《方言》曰:戈,楚谓之釨。凡戟而无刃,秦晋之闲谓之釨。或谓之鏔,吴杨之闲谓之戈,东齐秦晋之闲谓其大者曰镘胡,其曲者谓之钩釨镘胡。《方言》釨钩镘字皆转写譌俗,古只作句孑曼。云无刃者,谓无直刃也。云句孑者,谓其为句兵,取义于无右臂之孑也。云曼胡者,取义于曲处如?领之肥大也。详绎郑注本无不同,所引先郑乃不可从。

  从弋。

  注:谓柲长六尺六寸。

  一衡之。象形。

  注:衡各本作横,依许全书例正。弋之首一横之而已矣。先郑云:援为直刃,胡其孑。非也。古禾切。十七部。

  【康熙字典】

  卯集中 字部

  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竝(并)古禾切,音锅。《说文》:平头戟也。徐锴曰:戟小支上向则为戟,平之则为戈。一曰戟偏距为戈。《礼·曲礼》:进戈者前其??,後其刃。正义曰:戈,钩孑戟也。如戟而横安刃,但头不向上,为钩也。直刃长八寸,横刃长六寸,刃下接柄处长四寸,竝广二寸,用以钩害人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:戈柲六尺有六寸。又:戈广二寸,内倍之,胡三之,援四之。注:内谓胡以内接柲者也,胡,其孑也,援,直刃也。《释名》:戈,过也。所刺擣则决,所钩引则制之,弗得过也。《书·牧誓》:称尔戈。注:戈,短兵也。人执以举之,故言称也。

  又《典略》:周有孤父之戈。

  又国名。在宋郑之闲,寒浞子豷封于戈,少康灭之。

  又姓。《史记》:夏後有戈氏,宋戈彦,明戈镐。

  又司戈,武职,从八品,唐天授年闲置。从弋,一横之。象形。

  【古籍释义】

  广韵:

  古禾切,平戈见‖戈声歌3部

  戈,干戈。《说文》云:“平头戟也。”天授年置司戈,八品武职。古禾切。十五。

  写法:

  ①首笔横起笔于横中线,向右上斜过竖中线。

  ②?(斜钩)起笔于竖中线左上方,穿过田字格中心左侧,斜向右下格钩出。

  ③撇笔起笔于右上格横中线上侧,与?(斜钩)相交于竖中线。

  • 姓名:
  • 专业:
  • 层次:
  • 电话:
  • 微信:
  • 备注:
文章标题:戈怎么读_戈的拼音_笔画_什么意思_汉典“戈”字的基本解释
本文地址:http://etbv2.55jiaoyu.com/show-27811.html
本文由合作方发布,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展全思梦

热门文档

推荐文档